发布时间:2021-08-01 06:48 来源:推荐者 作者:小鱼儿 |
那张脸,我保证,你见过就不会忘记。他的脸,不是苹果脸,没有那么圆;不是瓜子脸,下巴颏不尖;也不是国字脸,没有那么饱满。现在想起来,他还没长成熟,因为还是个孩子。
我見到他,是在一次听课时。
每周一下午,我都会去这所农村小学听课。那天,老师执教《搭船的鸟》,这是三年级习作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。上课铃响,我和学校的老师们先后走进教室。
最初,我并没发现他的与众不同。因为教研员听课必须很仔细,所以我需要尽量把老师的话语详细地记录下来,作为后面评课的佐证。十几分钟后,老师布置同学们进行课堂随练:把文中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词画出来。这时,我注意到了他。他坐在靠窗最后一排--一个单人座,就在我的身边。当同学们都在画词的时候,我发现他坐在那儿,桌上什么也没有。
"哎,小朋友,你的文具盒呢?" 我提醒他。他抬眼看着我。看到这张脸的一瞬间,我似乎闻到了垃圾的味道--我想是视觉影响到了嗅觉。只见,这个男孩的脸色被一横横的污垢遮掩住了,看不出他的皮肤是白还是黑。他的脸脏得很有特点:额头右边有一抹灰,左、右颊都是一道道的黑。
他的眼睛很纯净。听到我的问话,他随即从抽屉里拿出一支笔芯,没有笔套的那种。他的笔芯停在书上,找不着老师讲的那段。 "还是个蛮受教的孩子,我一问他便行动了。" 我心里寻思着,对这个 "小邋遢" 有了些好感。 "来,在这段中找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词。" 我把凳子往他身边拖了拖,指着第二自然段说。
他第二次抬眼看我,笑了--露出了不怎么整齐的牙齿,下门牙还豁了半个。他虽然笑得并不灿烂,但充满了善意。我看他不会画,便轻声地教他哪几个词是描写颜色的,他一一画了下来。
趁老师还没有继续下一阶段的教学,我问他: "你早上洗了脸吗?" 他回复: "洗了。" "今天洗了?" 我实在不相信面前的这张脸竟然洗过。他伸出手,对我说: "我用手洗的。" 我看他的手,噗嗤一声笑了--他的手比脸更脏,从手掌到手指,脏得不可言状。笑过后,我心里突然一阵发紧,想:这个孩子没有大人照顾吗?
"怎么了?徐老师。" 语文老师不知什么时候注意到我们在对话,警觉地走到我身边。 "没事儿,我正教他画词。" 我的话刚说完,这位老师便凑近我的右耳: "徐老师,他从来不学习的。" 男孩眼神有些紧张,他似乎在猜测老师在对我说什么。 "没关系,你继续上课。我来帮帮他。" 我的手轻轻地揽住孩子的肩膀。
接下来,我一边听着老师讲课,一边用余光关注着这个孩子。他的头努力向前伸着,笔芯一直攥在手里,很努力地听着课,虽然有时也会悄悄地看看我,但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受教的孩子。
课程后半段,又有一次练习:老师让孩子们画出描写翠鸟捕鱼动作的词。我教他把 "冲" "飞" 这类表现翠鸟动作的词语画下来,他竟然接着找到了 "站" "吞" 两个词。我握着他的手,在 "衔" 字上又画了个圈,说: "这个字漏了,它也是动词。"
老师在讲评这道题时,他把手举得很高,很高。可惜,老师没有点他发言。
下课了,我冲他挥手再见,他蹦跳着跟着我出了教室。 "您什么时候还来?" 他竟问了一句让我很感动的话。 "很快来看你,你要认真学习哦。" 我佯装轻松地笑着对他说。
下楼时,副校长走在我身边,我向他打听这个孩子。他说,这孩子家里没人管,挺可怜。孩子妈妈跑了,爸爸游手好闲,生活起居由奶奶照顾,奶奶年纪大了也没什么能力照顾好孩子。所以,他整天邋遢得很,班里学生没人愿意跟他坐一起,他也不爱学习。
我拜托副校长两件事:一是找这个班的班主任、科任老师聊一聊,把他的座位调整到前三排,拜托大家多关心这个孩子,因为他缺少父爱、母爱,不能再缺了老师的爱和同学间的关爱;二是帮我准备一条毛巾,送给他洗脸,告诉他下周我还来看他,他要把脸洗干净。
回家路上,我一直忘不了他,还想起了蜗牛,以及一个关于蜗牛的故事。
"很久很久以前,蜗牛可不像现在这个样子。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,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。在一次飞行比赛中,蜗牛遥遥领先,甩下了所有的对手:蜻蜓、蜜蜂、蝴蝶捧走了冠军奖杯。
从此,蜗牛得意洋洋。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,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。到了晚上,蜗牛就睡在奖杯里,生怕奖杯被别人偷了去。可是,这个奖杯很大、很重,蜗牛背上它,再也飞不动了。
天长日久,蜗牛和奖杯粘在了一起,一对翅膀也退化了。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,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,在地上慢慢地爬行。"
我们常常把落后的孩子比作蜗牛,把帮助后进生成长比喻成牵着蜗牛散步。我却想,蜗牛因为骄傲背上那重重的壳,失去翅膀,是不是也有可能因为获得某种力量,勇敢地丢掉重重的壳,重新长出翅膀,飞回天空?这种力量从哪里来呢?或许正是来自于我们教育工作者。
后来,我看到 "小邋遢" 的脸变干净了。我还看到了他专注学习的神情,看到了他更美好的样子。
|
|
|
|